全国政协委员娜木拉:推进艺术教育、民族教育发展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编辑:admin 日期:2025-03-07 16:49:01 / 人气:
作为一名来自少数民族界的鄂温克族艺术教育工作者,娜木拉表示,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当中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具备艺术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加强自我表达,更多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自身的潜能。”她认为,尤其是学生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中,能够展现出内心丰富的情感,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当中,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包括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对历史传统文化,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了解。这都是艺术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学生的。
娜木拉认为,艺术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走上舞台或者参加比赛,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练习一个非常难的作品要进行突破时,要有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品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拿出非常精准的、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尤其要强调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她表示,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将理论、实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案,发挥最大的能力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艺术人才。
民族教育也是娜木拉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我国有56个民族,加强和推进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她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通过系统的教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当前中小学课程中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多个学科,然而由于内容的广泛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度,这既可能带来生动丰富的课堂体验,也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因此,加快构建一套专门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材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她建议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成立研究小组,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并编写和完善适合中小学生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材。
上一篇:渝北·文明e起来|重庆渝北:木耳镇开展“学雷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下一篇: 返回列表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独特风景龟上树09-01
- 粉刷银杏树08-31
- 20个树筚子“豁牙露齿”看起来不美08-28
- 中国林科院专家当选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08-22
- 崇左市上半年完成木材加工产值80亿元08-17
- 2018新中式红木家具展在中山开幕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