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转型:从“砍树经济”转向“看树经济”

编辑:admin 日期:2018-09-08 08:50:36 / 人气:


  近年来,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不断改革,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过往的经验证明,伐木等传统的营林方式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现实角度都已经无法走下去。唯有转变思路,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才是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提出,拓展集体林权权能,鼓励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政策所允许流转的林地,科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
 
  现如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外游客休闲避暑、养生度假的主要目的地和旅游地。从北疆平原到南国水乡,从西部戈壁到东海之滨,一个个森林公园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空气质量更加关注,进入森林休闲、度假、疗养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健康疗养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体验养生需求迫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逆城市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当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渴望走出拥挤的生活环境,摆脱高压的生活心态,想到的往往是大自然,想去的首先是森林、湿地、沙漠,通过改变生活环境,调整生活心态,让身体得到休养,让心灵得到抚慰。当人们走进森林、体验自然的欲望越来越强时,对高品质、多样化户外游憩机会的需求就越来越大,这为森林旅游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别人问我什么是林业?我回答说,过去的林业是挖坑、栽植、砍木头的老土行业,今天的林业是养眼、养心、养生的时尚事业。
 
  森林健康疗养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朝阳产业、民生产业、生态健康产业、循环产业和美丽产业。它是依托林区的原始绿色资源、负氧离子、地热温泉、气候、绿色食品等而设计的以“养生林区”为主要特色的一项产业。它将现代疗养和传统疗养相结合,将气候环境疗养与生态环境疗养相结合,将多功能化疗养与林海疗养相结合,将森林有氧运动与静心养生相结合。
 
  森林中所含的空气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清洁器”,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在国外有很多依托森林而设立的项目,比如美国的“森林医院”、日本森林氧气销售站等,日本每年约有9亿人次到森林中进行森林浴。森林旅游成为最好的养生度假项目之一。
 
  这几年,国家在做“森林康养”试点,不仅是中国森林资源功能转型的新尝试,更是中国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新起点。在促进地区经济转型、生态经济升级的同时,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能够完善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商业新模式,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制定。森林康养产业能够将传统旅游与疗养产业、文化产业、运动产业、养老产业等不同产业关联,快速实现集群化、基地化、规模化,培育出多功能的产业联合体。因此,森林康养产业有机会成为中国新兴产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利益。
 
  实际上,森林休闲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例子很多。例如位于加拿大北温哥华的卡皮拉诺吊桥公园,因一座吊桥闻名于世。这座吊桥已有100多年历史,全长137米,高70米,号称是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吊桥。吊桥两边是高大笔直的松树和杉树,桥下是卡皮拉诺河谷。行走在摇摇晃晃的悬空吊桥上,与脚下的峡谷深壑仅隔着一层木板,这样的丛林穿越充满新奇,又带着一丝危险的刺激。穿过吊桥,深入茂密的原始林,林中枯木也成了很好的自然教育载体,让游客感受着生命的神奇、自然的更替。吊桥附近象征着原住民文化的印第安图腾柱,与森林结合更彰显部落神秘。
 
  丛林、吊桥、图腾的奇妙组合,充分调动着游客的视、听、嗅、触觉,成为一次特别的森林体验,令人难忘。
 
  再如,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建起了国内具有示范作用的森林体验中心,寓教于乐的森林体验课程深受体验者的喜爱。在参与自然游戏、自然艺术创作、自然观察的过程中,体验者的听、视、嗅、触、味“五感”也随之打开,实现了森林康养的目的。
 
  2016年的一项在线森林旅游需求社会调查显示,具有“走进森林,亲近自然”意愿的受访者比例超过98%,对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等森林旅游新业态表现出明显兴趣的受访者比例超过93%。人们渴望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欣赏美景、放松身心,旅游者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在旅游中养生,是休闲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发展旅游优势凸显
 
  我国的森林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着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995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5000万人次,2001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1年则超过了5亿人次。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3.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约28%,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15万亿元。这样的数据令人十分振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众对健康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
 
  数字上巨大变化的背后,是观念的持续转型。事实上,森林行业并不排斥旅游发展,相反,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既坚持保护又科学利用。人们对发展森林旅游的看法一直在变,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城镇居民引进来”,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如今,它是我国林业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同时也是深受公众青睐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
 
  公众对森林旅游的出游动机和对森林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日益呈现多样化。比如,“放松心情”是主要的出游动机,热衷于山地运动、森林养生的群体正在快速壮大,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开始对徒步穿越丛林、探险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比如冰雪旅游,正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支点。森林体验和养生已成为一种流行,也成为我国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新业态之一。
 
  森林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森林旅游产品日趋多样化,涌现出森林康养、森林体验、冰雪旅游、沙漠旅游以及生态露营、山地运动、丛林运动等一大批森林旅游新业态。例如,冰雪、雾凇、温泉、民俗并称为东北地区冬季旅游的“四大特色”,东北很多地区将森林旅游与冬季冰雪文化相结合,同时融入了民族民俗风情,大力挖掘文化差异性,突显东北苞米楼子、杂木栅子等原始乡村特色,推出年猪宴、农村笨鸡、铁锅炖等特色美食,彰显出日益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将历史文化、人文特色与森林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统一,开发多元化的森林旅游产业,打造属于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森林旅游在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生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林区人和旅游者都受到生态教育。这种生态经济型系统工程,释放出环境保护的正能量,未来还将得到长足发展。森林旅游已经成为继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与木竹制品制造业之后,年产值突破万亿元的第三个林业支柱产业。
 
  森林体验和养生等森林旅游新业态给传统林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拓展了森林资源的利用途径,提高了森林福祉的普惠程度,为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找到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55年间,它从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如今包含6个林场、112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80%的“森林氧吧”。得益于优良的森林生态资源,塞罕坝成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炎炎夏日,到塞罕坝消暑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漫步于白桦坪“森林浴场”“负离子池”等景点,享受“森林氧吧”的畅快舒爽。同时,“国际自行车挑战赛”“森林瑜伽”等森林体验和养生活动也选择在塞罕坝的青山绿水间举行。据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陈智卿介绍,截至2017年底,塞罕坝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70.6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59亿元。
 
  成功探索林业转型
 
  中国是森林旅游资源大国,森林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的森林旅游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旅游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1980年8月,原林业部发出了《关于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保护山林和开展旅游事业的通知》,指出“优美的森林环境,为人们游览休憩提供了良好场所”,“风景名胜区的国营林场和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旅游事业”。1981年7月,原林业部提出“林业部门应在‘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森林旅游事业开展起来”。当年将北京松山、云蒙山林场,湖南张家界、南岳林场,广东流溪河、南昆山、大岭山林场,山东泰山林场等8家林场作为全国首批森林旅游试点公园。
 
  198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湖南张家界诞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开创了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设森林公园的先河,成为吹响中国森林旅游发展的第一声号角,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中国现代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此森林旅游正式纳入了旅游建设和林业综合开发的正常轨道。美丽的张家界也从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小林场发展成今天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据统计,仅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之初的6年时间里,游客就从每年8万人次增加到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了1982年的16倍。
 
  张家界的成功,让林业部门更加坚定了发展森林旅游的信心和决心。之后,原林业部又采取部省联建的方式先后建立了浙江天童、千岛湖,陕西楼观台,安徽黄山、琅琊山以及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等,由此在全国掀起了森林旅游发展的小高潮。
 
  但是,由于对森林旅游作用认识不足,仅把森林公园作为国营林场的多种经营项目,只把森林旅游看成是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并且该时期国营林场的经济效益较好,由此出现了国营林场发展森林公园的动力不足,全国森林公园发展速度变慢。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这个阶段的宏观环境对森林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是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1992年,原林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凡是森林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的国营林场都应当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之后,中国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伴随着森林公园数量的增加,森林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管理不断规范,森林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增长较快,森林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为把握住森林旅游发展的机遇期,原国家林业局颁布了《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明确了森林公园事业的性质,根本性转变了长期以来把森林公园建设作为林业、国有林场的一个多种经营项目的做法;提出把森林旅游产业全面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真正把森林旅游产业办成开放式的社会化大产业,转变部门办产业、林场办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始加强行业间和地方的交流合作,共同培育和拓展森林旅游市场。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森林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林业观光园和狩猎场等其他类型森林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体系。(记者 邢丽涛)

现在致电 021-55551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