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支招:树有了窝有了,鸟儿也就慢慢有了
编辑:admin 日期:2019-03-06 08:12:18 / 人气:
“乡村振兴,不光需要服务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管理型人才。”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在四川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发言时说。两天前,他做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2019全国两会北京演播厅,“人才”也是他口中的关键词。
把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变成现实,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两会期间,这是代表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徐莉莎
留住“领头羊”
谈到乡村振兴,不少代表提出,当前各地面临的普遍实际是,农村青壮年纷纷流入周边工厂或城市务工,留守的大多是儿童、妇女和50岁以上的老人,村空壳,户空心、人去屋空。这样的农村谁来振兴?
李君最有感触。“如果说脱贫攻坚我们有标准可循,那么乡村振兴就更需要因地制宜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返乡11年,李君作为“领头羊”,带活了村干部队伍,带领岫云村脱贫奔康。但他也看到,村干部“5+2”“白加黑”工作是常态,每月报酬就1000元多一点,远不及当地人均工资水平。李君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回来,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最核心的就是基层干部。
这一观点与全国人大代表、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不谋而合:通过机制改革和财政支持,吸引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进入村级干部队伍,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干部人才基础。
如何改?蒋小松认为,要强化村级自治职能,切实减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同时,建立村干部参与产业发展和享受劳动成果的机制,允许村干部参加合作社并通过自己的资金、技术和劳动投入获得收益,使他们既是村里的管理者也是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让“龙头”有收益,有精气神,才能真正舞动起来。
吸引“南归雁”
全国人大代表、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小军来自深丘地区。他说,振兴的基础是产业,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返乡能人来带动。金土村就尝到了甜头——2016年,金土村陆续引进4位返乡创业者,发展了珍禽养殖、大雅柑、蜂糖李等产业,去年已经如期脱贫摘帽。
是什么吸引了能人返乡?黄小军说,除了打好“乡情牌”,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环境,这就包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土地整理、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改善;二是扶持,种养业见效慢,返乡创业人员需要资金扶持,要做好金融扶持政策,将产业发展资金、涉农项目优先安排用于支持回乡创业人群,“树有了,窝有了,慢慢地鸟儿也就有了。”
全国人大代表、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先农认为,除了能人,乡村振兴的“归雁”中还应包含农村学子和能工巧匠。
他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机遇,报告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杨先农建议,在总体战略布局中,可以多向农村倾斜,培养一批完全面向农村,承担乡村振兴任务的职业农民,作为“生力军”。
他还建议,对回乡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的创业人员和发展一定规模农业的职业农民,政府可制定标准、政策,给予相应的保险补助支持,对他们的就医、养老可实行与贫困户或城市低保户同等政策,让他们安下心来坚守农业和农村。
上一篇:投资五亩林地 13年没见一棵树一分钱下一篇: 大风倒树连同电线杆砸向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