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就把树砍了没有等补偿款到
编辑:admin 日期:2019-11-26 09:39:40 / 人气:
不能耽误工期
先干活要紧
曹车村拥有656户村民、2418人的山村,坐落在鲁南高铁费县北站附近1公里处。
“这些老人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有的从未走出过沂蒙山区。”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办曹车村村支部书记朱配永说。
老人们没读多少书,也不善言辞,但是说起即将通车的鲁南高铁,他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对于高铁建设的支持,村民王付英不只表现在语言上,2017年春节过后,曹车村作为鲁南高铁存轨基地,40多亩种植了六年的桃树、核桃树、苹果树都被砍掉了。
“说不心疼是假的,种了这么多年了,都是盛果,这是许多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可是村民们一说建鲁南高铁碍事儿都不含糊就砍了。”朱配永说,“没等到补偿款到,老百姓自己就主动把树处理了,害怕耽误工期。都不提钱,先干活吧!”
2017年春节前,项目部必须完成变压器基础安装,但原材料已无处采购,建设者一筹莫展。“我家有砂子。”“我家有砖。”“我家有准备年后盖房子的水泥。”……
村民们得知后主动帮忙,与建设者一起运料、挑水、砌砖,仅用一天就完成了四个变压器的基础安装。
随后,项目部坚持按市场价把砂石料买下来,但村民们谁都不肯收钱,最后,项目部只好又买来足量的砂子、砖和水泥,挨家挨户送了回去。
当年的铁道兵
又来到革命老区
2016年底,鲁南高铁即将开工建设的消息,让中铁十四局建设者激动万分。他们像当年身着戎装的铁道兵参加兖石铁路建设一样,纷纷报名。
当年为了让沂蒙山区人民早日坐上火车,咸永庆和战友们靠手提肩扛完成了兖石铁路的建设,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1月,费县梁场进场施工,以避开基本农田和人口密集的村庄,尽量减少对村民生活影响为原则,反复比选,最终选择了费县费城街道李家林村西南侧建设梁场。
“我也想赶快移走这些果树,可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我自己干不动啊!”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蹲在地头不知所措。中铁十四局五公司项目部经理崔维华得知后,决定无偿帮助村民们移栽。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确保每棵果树都能成活。
“当地百姓很纯朴,很善良,特别支持我们。我们很感动,要对他们更好。”崔维华带领大家白天干活,晚上做资料,手都磨出血泡但没有一个偷懒的,没有一个叫苦喊累的。3天的时间,近两千棵果树、树苗全部移栽。
政府部门联动
速度全国领先
据高铁权威部门测算,作为建设里程400多公里、跨越3个市、近20个县区的高速铁路,正常工期至少在三年甚至四年以上,而鲁南高铁日曲段比最初计划的2020年12月26日开通,整整提前了一年零一个月,创造了我国高铁建设史上的“临沂速度”。
自2015年鲁南高铁项目可研工作启动以来,临沂市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先后完成了进入国家规划、取得国家立项和批复可研报告等工作,使项目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比同类项目3至4年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创造了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新纪录。
“这一切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沂蒙精神。”临沂市铁路交通和民用航空发展服务中心高铁建设管理科科长李兴雷感慨万千,鲁南高铁从立项到前期工作到整个建设过程,他都是见证者。
“建高铁是大事
小事服从大事”
“个人事是小事儿,建高铁是大事儿,小事儿服从大事儿,在我们这都这样!”记者走出曹车村时,王付英的话还在脑海回荡,她的祖辈、家人、同村的人都这样,她和周围人,就是沂蒙精神的缩影。
对于像王付英这样普普通通的沂蒙老百姓来说,沂蒙精神虽然没有天天挂在嘴边,却已融进了血液里。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块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郎,送他上战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生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无私奉献境界。
在鲁南高铁沿线最大的临沂北站,候车厅二楼上,“万山红遍”壁画引人注目,据了解,该壁画取自诗词《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壁画以虚实结合的造型手法,穿插军队冲锋、老百姓支前等体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画面。
“这是临沂的窗口,沂蒙精神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播。”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张汝华称,鲁南高铁的提前通车,受益于沂蒙精神,也必将更好地传播沂蒙精神。
上一篇:[树木传奇]杉木,好把雅杉沿径插下一篇: 中国杭州红木家具精品博览会明日启幕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筑基层坚强堡垒 树泉山水利先锋09-04
- 在树木上刻划、钉钉、系绳都不允许 新修订的《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9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明确和扩大“损坏绿化行为”09-03
- 20个树筚子“豁牙露齿”看起来不美08-28
- 树木修枝引争议 小区树木多高合适08-20
- 市区多处树木倾倒成“拦路虎”08-18
- 合肥昨因树木倒伏砸坏车辆32辆 砸伤2 人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