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3国道上绽放的“黑牡丹”

编辑:admin 日期:2024-09-07 14:03:43 / 人气:

金秋时节,驱车沿着G333国道汪清段一路前行,目之所及,一排排菌包整齐地排列在青山绿野间。一个个油黑发亮的木耳,仿佛朵朵绽放的“黑牡丹”,不仅扮靓了和美乡村,更富了村民,幸福的日子像花儿一样绽放。
“东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一直以来,汪清县黑木耳以其品质和产量闻名。
东光镇太平村有130多户村民,其中有80%种植黑木耳。村里种植的黑木耳规模达到700多万袋,还建有黑木耳菌包厂,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村里黑木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东光镇黑木耳产业已覆盖全镇17个行政村,其中百万袋种植村就有8个。
“从2023年开始,我们罗子沟镇开始推广吊袋木耳,初期10个大棚年生产能力25万袋,年产黑木耳18.75吨,产值131.25万元,带动32人就业,照比传统地栽木耳,产值可翻倍。”罗子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珍林兴致勃勃地介绍,预计今年底,全镇新增产业园区4处,大棚增至81栋。
目前,在汪清县建起百万袋黑木耳规模基地的数量已达65个,原来“低、小、散”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单点项目不再彼此孤立,形成了集群式、上下游互动的闭环产业链。
站在群山环抱的鸡冠乡黑木耳种植基地里,看着菌袋上肥厚的木耳,吉林省吉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岩满脸笑容地说,公司今年共种植春木耳120万袋、秋木耳80万袋。一个木耳菌包至少收入1.5元,整个基地200万袋,纯收入可达300万元。作为扶贫产业项目,公司有5个百万袋黑木耳基地、5个大型菌包厂,以及菌种研发中心和菌种厂。今年上缴扶贫资金310万元,带动周边村屯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销路,近年来,汪清县用提高质量、建立标准、发展电商的思路,培育起一条木耳经济带。现在,全县建立约100个农村电商基地,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
黑木耳强势“出圈”,被端上了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与此同时,被它响当当的名气所吸引的,还有越来越多热衷生态旅游的游客。他们从天南海北而来,走进田间地头,看肥嫩的黑木耳在菌包上竞相绽放,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
“木耳种植基地毗邻G333国道,交通便利。随着G331边境自驾游兴起,我打算把木耳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尝试做采摘旅游观光。”提及新打算,林岩心里也有了初步计划。他说,游客采摘、学习制作各种木耳菜品,可以将木耳晾干、打包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此外,他还想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屋做民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农村生活。
汪清县文广旅局副局长李海蛟表示,依托G331旅游大通道建设,汪清县将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农特产品资源,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规划设计乡村游、研学游、康养游、工业游、红色游等旅游线路,推动旅游多元化发展。(张伟国 代黎黎)

现在致电 021-55551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